(相关资料图)
西部网讯 在中医理论中,“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近日,高温的天气更是时刻提醒大家要减少外出,尽量待在室内活动,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休息饮食,更有不少人都加入了吹空调、吃冷饮的大军,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却忽略了“寒邪”侵袭。
“入伏”以来,气温持续走高,来雁塔区各社区医院中医馆就诊的年轻人比往年明显增多。
“大夫,这么热的天,我咋还怕冷,头痛、肌肉酸痛得厉害,感觉自己像是感冒了?”一位90后正在雁塔区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向大夫叙述自己病情。看舌苔、把脉象,询问最近的生活习惯,经接诊的中医董大夫诊治,这年轻人是“风寒感冒”,主要因为空调使用过度造成的。
针对夏季“寒邪”侵袭,董大夫表示:不要过度贪凉。三伏天高温天气,从办公室到各类公共场所,以及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交通工具,都会开空调降温防暑。很多年轻人下班回到家,更是会直接打开空调,甚至调到20℃以下,让冷风一直吹,而且还进食大量的冷饮、冰镇水果等冰凉的食物,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此外,夏天老人小孩更怕着凉。寒邪可能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董大夫称,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外邪入侵所致。但是暑天户外出行又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出地铁后高温里的短暂行走或等待,也会让皮肤的毛孔扩张,有些人甚至在户外活动后大汗淋漓时,直接开始吃冷饮、冰镇水果或长时间吹温度过低过冷的风以达到迅速降温的目的,那寒邪很可能由表入里,引起“风寒感冒”。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如何“三伏天”防寒,正在雁塔区等驾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医馆为群众针灸的段大夫总结了这几个方法:
忌生冷、实温食、喝热水添健康。在三伏天里,既要防暑,也不要贪食冷饮等,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会引发胃肠道不适、腹痛腹泻等,同时需注意空调不要太冷,温度不要低于26℃。此外,还需注意不要过于追求清热去火的食物,如金银花、菊花等,要根据体质合理选择。邪初起时,喝姜枣汤有助于缓解症状,取生姜3片,红枣5颗,加水煎煮3~5分钟,饮用即可。也可以吃点葱白、姜茶甚至喝热水,将体表的寒邪驱除。有时太贪凉了也可以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不过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三伏补羊”,别随意尝试。
三伏灸、三伏贴、三里穴扶正气。三伏灸,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三伏贴,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者,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按足三里穴,取足三里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有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晒太阳、拔火罐、勤泡脚驱寒邪。三伏天,不要害怕日光的侵袭,每天花半个小时,晒晒太阳,就能善用太阳的能量祛湿排寒,调理气血。拔罐很多人都尝试过,伏天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睡前用38℃-45度的温水泡脚,可祛湿,而且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温水泡脚一定是一个保健康的好习惯。
标签: